咨询热线:400-880-8270,86-755-83432008
18924610639,13501591690
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后,国人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宅在家做贡献”,但是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放弃和家人相聚的时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里,依然选择留在熟悉的街角,为我们所热爱的城市和人们,24小时默默点亮一间间温暖的小店。
他们便是国内众多便利店成千上万的员工。
在特殊时期,便利店成了一个城市的“温暖的灯”,几乎成了中国人的消费救赎,发挥了比大超市更重要的作用,尤其迎合全民在家趴窝的“宅需求”,成了封城封区后民众的“诺亚方舟”。
人们从最初的采购米面油、方便食品,再到后来用上了“买菜送菜服务”。便利店在此次疫情中扮演的角色,已经远超出了一家零售商店的范围。
如今便利店取得的业绩多少让人感到一点安慰。以江苏为例,1-2月,该省零售业销售额下降25%,餐饮业营业额下降36.9%,然而便利店行业一枝独秀,同比增长2.3%,而一些便利店佼佼者,更是成为“一点红”中最耀眼的“大红花”。
90%以上的门店坚持24小时运营,客单价同比去年大增6-10%,一些优秀门店在线订单更是同比大涨数倍。
在周边很多办公楼都人迹罕至了,旅游胜地也无人问津,娱乐设施大门紧闭……为什么这些便利店依然能稳定顽强地存活、逆势增长呢?
在人手短缺、供给紧张成为行业难题,它们为何具备了逆势而上的抗风险能力?
便利蜂:完善的信息化智能化,降耗增效抗疫情
在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黑天鹅”的突然来袭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而便利蜂则成了应对疫情、对抗风险的一个成功典范。
在商品配送遭遇巨大的阻碍、物资极为匮乏、同业纷纷选择通过关店、缩短营业时间来维持运营的情况下,便利蜂却挑起了保障民生的重担,做到了全国1500多家直营店超过9成以上门店能够坚持24小时运营,在线订单同比大增,还向援鄂医护“千里送盒饭”,在极端情况中向行业展示了真正的能力与韧性。
便利蜂为何具备了逆势而上的抗风险能力?与其它便利店其壁垒在哪?
完善的信息化智能化基础,降耗增效抗风险
便利蜂创立于2016年12月,创始团队就创造性的将互联网技术研发应用于便利店行业,打造新时代的“互联网+”便民服务新模式。
传统便利店等零售业态面临消费创新、转型升级的强大压力。
传统便利店在货品类别、排面管理、员工管理、订货管理等方面基本采用经验式判断,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
于是便利蜂就决定建立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技术系统,通过技术和数据不断优化,减少人为因素,提升运行效率和效果,以更好地于服务消费者、创造更大价值。
后来便利蜂就建立了全业务链的互联网信息化平台。
一是大数据平台。便利蜂针对便利店业态开发了大数据平台,并基于大数据平台开发了若干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全业务链的信息化覆盖,一个大数据平台统筹,各项业务系统协调运行的信息化管理。
二是便利蜂APP。其作为唯一的用户出口,具有店铺查询、自助购物、单车查询、单车使用、会员管理、订单管理、无人货架购物、充电宝使用、手机支付等功能。
三是基于人工智能的仓管平台,具有自动排班、销量预测、活动预测、自动订货、库存管理、店铺财务管理等各项功能。
另外,基于统一大数据平台,公司还研发了财务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单车管理系统等各项信息化系统。
便利蜂全业务链的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具有高效、简约、智能、协调的特点,在行业内尚无先例。
尤其是旗下的智能供应链系统的使用减少对人力依赖,解决了传统便利店高度依赖店长的管理水平的问题。
智能系统运算数据优于60%以上的合格店长人工测算数据,并且保持高速更新优化。
一是增加直接效益,每日为单店增加效益500元以上。
二是人力资源要求降低,原店长要求具有3年以上店铺管理经验,系统上线后,只需1年管理经验便可成为合格店长,人力资源成本大幅降低,可选人才范围大幅增加。
三是店长时间管理优化,原店长每天需要4个小时用于排班、订货、绩效考核等工作,现一个小时以内可以完成,具有更多时间直接服务消费者。
四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改变了传统零售的服务方式,由原来“人找货”变成“货找人”的主动服务模式,当用户需要时,总能找到心仪的商品和服务,提升了零售行业的服务能力,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便利性。
种瓜得瓜投桃报李。疫情期间,便利蜂几乎其所有的决策都由基于全业务链的互联网信息化平台下的大数据算法系统制定确定,这个“中央大脑”形成的各种业务决策,作为相关人员行动的依据,业务链条上的所有人员,只需要按照软件提示的策略执行。
这就意味着,在运营中人的负担被大大减小,而经营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便利蜂技术出身的公司管理层很早就曾对便利店的日常职能做过细致分解,在十几项日常工作中定位哪些是能够被技术取代,或者用技术简化。
经过三年来的不断开发、迭代,现在便利蜂的店员只需要做好打饭、摆货架、打扫卫生等基础工作,其他一切需要复杂计算、思考的工作全部由算法完成。
同样门店需要的员工数量,便利蜂也比同行要少用30%,这也使得便利蜂在突发的疫情之下导致的人手短缺中有了更好的抗风险能力。
如今便利蜂采用的方式是利用大数据算法系统根据每款商品的售出速度和库存,以及天气、事件等外部因素,计算出可能售罄的时间点和概率,然后自动提前补货。
这就亦使得“一人管一店”具备了可行性,而在这个过程中误判、出错的可能性也被大大降低。
正是在这样高度数字化的思想下,便利蜂的“降本增效”才得以实现,能够通过更少的人力维持更高的运营效率,也就能够在更多的极端场景之下维持同样水准的运营水平和商品、服务供给能力。
强大的智慧供应链,决胜千里
当然,前端门店的决策也必须有后端供应链体系的支持。
就拿鲜食的供给来说,疫情初期全北京曾经一度仅有13%的餐饮门店营业,这种情况下,便利蜂却做到了为消费者稳定提供严格、标准化的鲜食,这背后就离不开便利蜂一直以来在自建触达渠道、自建物流、自建自营生鲜品类方面的投入。
目前,便利蜂在北京已经拥有两家鲜食基地。今年2月14日,便利蜂又成功竞得天津武清区30亩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中国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设施最先进的鲜食供应基地。
该基地建成后,结合北京供应基地,便利蜂在华北的供应能力将能满足5000家便利店的需求。
这使得全国各地便利店在疫情期间商品配送遭遇巨大的阻碍、物资极为匮乏、同业纷纷选择关店之境下,便利蜂能稳如泰山游刃有余。
除此之外,便利蜂在食品安全的投入,在业内也首屈一指。便利蜂不但是业内首家全面使用大品牌优质食用油的便利店连锁品牌,也是首家引入自动化的鲜度管理和智能冷链的国内便利店连锁企业。
便利蜂甚至还自主研发了一套TMS运输监控系统,这套系统给前端货车安装了蓝牙温度计和GPS定位设备,货车冷柜的温度会每隔五分钟左右被传到后台,形成温控曲线,如果超出0-5摄氏度范围会触发系统报警,提醒司机调整冷柜温度;车辆同时装配测振仪,以避免暴力装卸。
而为了迎合全民宅家的趋势,便利蜂及时启动“无接触配送”外卖服务,每张外卖单上都标注店员和骑手体温在37.3度以下,保障消费者安全。
为了解决复工人员吃饭难问题,便利蜂推出企业工作餐,既可以公司统一订购、结账,也可以员工自行下单,同样,全程无接触配送。
加强线上营销,弥补线下实体店不足
除了后端鲜食供应链及自有物流以外,便利蜂一直对线上渠道的坚持也是先人一步,十分重视。
在便利蜂上线早期,很多人对于便利蜂为什么坚持做线上渠道并不理解,但在疫情之中,全渠道的缺失就给了很多企业深刻的教训。
可以想像,在全国14亿人集体被关在家里只能上网的情况下,线上渠道几乎就成了唯一的消费场景。
而对企业而言,这时候再紧急搭建一套线上系统基本上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反,对便利蜂这样早有筹划的企业而言,就是迎来了线上业务的黄金高速发展期。
在这次疫情中,便利蜂也确实是通过自有触达渠道、自建物流,以及丰富的线上生鲜品类,成功抢下了巨大的增量蛋糕。
据悉,便利蜂计划未来8-10年在中国所有一二线城市开设便利蜂便利店,同时加强信息科技投入,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
一是继续深化技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利用人脸识别,精准识别每一位客户;利用物品识别,智能判断商品;利用物联网,对门店环境状态和货品流通实时监控;利用电子价签,实现智慧营销;研发综合智能服务的无人便利店,实现随进随买,随拿随走的无人化智能购物体现。
二是不断深化便民服务体系,以服务促发展。便利蜂在不断完善现有便民服务的基础上,拓展更多的服务内容,丰富服务种类,解决居民生活各方面需求。
研发更多的餐食新品,丰富食品种类。探索推广洗衣代收、快件代收代发、复印传真、送货上门、代办交通卡、如厕等更多的便民服务功能,努力把服务做到极致。
美宜佳:深挖数字化护城河,时刻备战各种突发事件,造就“便利店之王”
自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国内便利店龙头之一美宜佳全国各地分店积极响应相关部署和要求,春节期间提前开工,联系供应商及物流配送单位,恢复物品供应,24小时营业守护,全力保障民生产品供应充足,针对敏感商品,承诺:绝不涨价,一起共渡难关。
在供给上,美宜佳加大线上产品的投放,大力推广外卖和社区团购,提供鲜熟食供应,提供快速到家服务。
据悉,美宜佳全国各地有70%以上的门店2-3月线上收入实现正增长,顽强奋战一线,在每个城市的角落点亮自己的存在。
值得指出的是,面对疫情所带来的商业格局巨变,近日美宜佳,再次加大注码,2月18日将旗下的“美宜佳选”社区团购业务,从电商部门升级成独立企业,成立“美宜佳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期在特殊时期推动公司电商业务再上一台阶。
内部资料显示,去年门店数已经突破19000的美宜佳便利店,依然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今年以来,加快从华南进入华东市场的步伐,1-2月江苏区域门店已突破100家,显得有些“异类”,实现逆势扩张与增长。
美宜佳为何也与便利蜂一样也具备了相当强的逆势而上的抗风险能力?与其它便利店其区隔优势在哪?
广东美宜佳号称“中国便利店之王”,去年12月6日就宣布旗下门店正式突破了19000家。
按照这家公司最近两年来的扩店速度,美宜佳20000家门店,很可能就诞生在2020年农历新年前后,最迟不会超过5月。
而美宜佳的迅速扩张的秘决,得益于整个美宜佳便利店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不断迭代和进化以及业务体系、运营能力、组织关系、可持续经营能力。
美宜佳很早就注重在技术上投入和应用,从最初PC阶段到互联网阶段,到移动互联网阶段,再到现在的云+中台阶段,每个阶段的改变与调整都是紧跟随根据公司的发展步伐。
(1)7年的数字化准备
在2004年之前,7岁的美宜佳还只有500多家门店,而这7年的发展,正是美宜佳在转型数字化过程中的打磨之路。
首先是美宜佳IT管理系统的转型。建立基于海鼎软件的CA系统,具有统一配送、库存和结算的的特点,将美宜佳从一个完全松散、弱管理、弱联系的品牌便利店,转型成了高强度统一的IT型便利店品牌,同时深化了总部-单店之间紧密联系的特许加盟制度。
为了能解决门店私自采购的问题,美宜佳开始自建配送仓库和门店配送物流体系。
经过六年的尝试,这套信息系统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第一,实现了报货、配货、结算自动化的运作,让门店简单了。
整个门店效率提升了。总部和门店联结在一起了,有机会通过赋能门店,商品、服务等等,实现了统一的采购。
到2007年的时候,美宜佳从200多家店发展到了1500家店,这个阶段平均每年增加190家店。
这个时候,包括引进的软件、硬件、自己的人工,大概每年会投入1200万,这是第一个阶段。
(2)IT系统进一步升级
美宜佳在2008年之前门店数量突破2000家,并在2008-2013年期间对IT系统进一步升级。
首先,从曾经的单向IT管理系统到双向数据交互的互联网管理系统进行转变,解决了门店被动作业,单向信息输出,单店运营数据无法及时获取等问题。
实现了总部和门店,门店和门店,总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流,并且便于监控单店经营品质,完成总部-单店-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互效率,也提升了门店经营的水平。这一项管理系统的改变,使美宜佳门店扩张到6000家。
(3)流程化、标准化、并逐步向智能化方向转型
2014年到2017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国内的全面爆发,移动支付与年轻群体使用便利店的频次急剧增长,美宜佳开始进行更重要的升级切换,一是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数字化系统切换;二是基于广东本土作战向全国大规模扩张的运营能力切换。
此外,随着门店数量的扩张,原来基于中心服务器的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美宜佳的数据计算要求。
美宜佳开始部署基于云端的分布式计算和统一存储的云结构数字化系统。门店结算、资源规划、物流配送、财务结算各个系统端,都架构在云端。
此次升级,美宜佳业务开始具备流程化、标准化、并逐步向智能化方向转型,自此美宜佳不仅打好了万家门店的管理效率基础,还具备了向外扩张的实力。
(4)近3年: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管理系统
美宜佳成立22年以来,当数近3年为扩张最猛烈,从6000+门店扩张到16000+家门店。
其中,仅在2017年全年,美宜佳就完成了6000+家门店的历史最高年度扩张速度。这里面的扩张对象,主要是走出广东本土之外的半个全国市场。
因为有了全行业最先进的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的管理系统,美宜佳加强了对单店管理的能力,随着门店的迅猛扩张,协调合理的管理单店模式成功稳住了门店运营基础,没有出现失控坍塌的风险。
22年的厚积薄发让美宜佳一飞冲天,成为全行业最早自行推进总部管理和门店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的最积极行动者,也使其面对疫情的冲击,能岿然不动处变不乱,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构建强大的物流基础,供给前线稳定一线
强大的前台,也必须强大的后台及供应链。在美宜佳万店背后提供物流服务保障的是同属东莞市糖酒集团旗下的兄弟企业广东时捷物流有限公司。
时捷物流承担着为美宜佳广东省全部门店配送商品的重任,2016年10月投入运行的时捷茶山物流中心,采用了自动立体仓库、输送线、高速分拣线、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等物流设备,达到了日均20多万箱的发货能力,以先进性、高效率成为连锁零售行业自动化物流中心的标杆项目。
2012年,时捷物流支持美宜佳门店数量已达数千家,每天都有几百辆货车为美宜佳门店配送(门店为两天配送一次)。
为满足美宜佳的业务增长需求,建设新的物流中心被提上日程。同时,考虑到人工成本,时捷物流决定采用更多的自动化设备。
经过考察和比较,最终选择瑞仕格为该项目的集成商,为茶山物流中心一期提供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富勒为WMS和TMS系统供应商。
新物流中心位于东莞市东18公里的茶山镇,总建筑面积为90000平方米,其中仓库面积为76800平方米。
该物流中心建成后将能够支持美宜佳未来12000家便利店的配送业务,并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2016年10月茶山物流中心投入试运行。作为国内零售行业信息化程度和运作效率最高的大型物流中心之一,茶山物流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物流设备,包括:一座近2万个托盘货位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库内16台堆垛机全部采用瑞仕格欧洲进口产品;完善的整箱和拆零拣选系统,配备长达3000米的箱式输送线,分拣能力高达每小时17000个纸箱和6000个周转箱的高速分拣系统。
这是一个大规模的高度自动化的物流中心,自动化立库、输送线、高速分拣线、电子标签等设备在FLUX WMS智能引擎的统一指挥下,高效协同工作,实现对门店配货、门店退换货和周转箱循环使用的全面管控,物流中心目前已经达到日均20多万箱的发货能力,而未来物流中心更要支持高达30多万箱的发货能力。
物流中心完成分拣的订单,在FLUX TMS的统一调度下,实现车辆管理、路线规划、装车配载、在途跟踪、门店签收和回单管理等全流程的管控。
WMS系统相当于物流中心的大脑,除了要能够解决企业现有问题,还要做到尽量少出事故,而且一旦出现问题要快速解决,因此服务必须跟得上。
这次疫情,全国各地便利店出现商品荒、人力荒、运输荒等“急难”病症,然而对美宜佳而言,却有如“治大事如若烹小鲜”,忙而不乱急而不慌,24小时营业守护,全力保障民生产品供应充足。
推动时尚化的终端数字化,与时俱进
早在2017年10月份,美宜佳就开始构建三大核心智能化信息平台:供应链数据化平台、门店智能经营平台、会员精准营销平台。平台建成后,有力支持着美宜佳全国业务的快速发展。
这三个平台要完全建立起来,需要强大的数据支撑,数据的来源必须依托零售科技的智能设备和软件系统。
因此,美宜佳便利店选择了包括客流统计、人脸识别、热区分析、巡店等这样全新流行的全套的零售科技产品,收集全面的数据,与客户做有效的互动和衔接,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和门店业绩,来实现门店的新零售飞跃。
(1)客流统计、热区分析系统
利用客流统计系统,美宜佳对进店人员和各区域的人员进行统计分析,运营管理人员随时掌控门店各区域的客流数据。
结合热区分析系统,分析客流聚散区域及客流数据,以及每一个区域产品的客户滞留数量和时长等数据,形成热点数据,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商品的陈列布局,实现各区域商品均衡销售,提高商品整体成交率。
(2)人脸识别系统
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对进入美宜佳的顾客进行自动人脸识别,区分会员和非会员。
针对会员,可根据系统识别其消费习惯和喜好,针对性地推送商品给会员,促成成交;针对非会员,识别其购买金额和次数,积累到一定数额可自动升级为会员,不断扩大会员流量池,为门店带来更多的销量。
(3)巡店系统
美宜佳便利店全国有近2万多家门店,不管是总部高管、区域督导,还是片区巡店人员、门店管理者,如果采用传统的巡店方法,将大幅减低效率和增加管理成本。
(4)微信拉新
美宜佳所有门店当下都与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小程序都建立了合作。
从微信、支付宝的巨大线上流量平台上,通过线上小程序领优惠券、做活动、做会员积分等权益,来转化会员,并引流到线下。
从美宜佳新版的小程序上可以看出,功能服务内容已经不是单纯的便利店,而是包括外卖、优选商城、寄快递、新品首发和积分兑换等,从用户的基本生活需求到会员体系的架构,整个业务逻辑就是在打造社区便利生活中心,用户不仅可以步行到几百米的门店购买服务,甚至可以选择到家服务。这次疫情期间,美宜佳到家服务亦是火爆。
据悉,未来美宜佳还会投入超过1个亿在万物互联、数据化、可视化、AI、5G等领域方向,用以提升门店经营,消费者研究,以及办公方面。
罗森:未雨绸缪,抓住痛点,着力构建门店信息化管理基础
罗森,1996年进入中国上海,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华东市场的外资便利店。
与本土便利店相比,罗森具有自有商品占比高以及加盟模式灵活等特点。
公开信息显示,罗森中国在去年1月就宣布门店数突破2000家,如今在中国有2600多家门店。
其中,华东市场(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是罗森店铺数占比达61%的第一要地,门店数超过1300家,罗森重庆区市场则是仅次于华东区的第二大区域市场。
罗森近年来的发展重心也在华东区域市场,力图实现华东区域整体领先(上海市场,全家已形成较高市场覆盖密度)。
罗森作为日资标准化便利店,是此次疫情中遭遇多重考验的典型案例之一。
其总部上海是务工人员返乡的重点区域,导致人力缺口在多方调配后依然还有30%;辐射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合肥以及武汉等地的开店范围,也为其带来了跨区域调配的难题;尤其是罗森与武汉中百合作搭建的中百罗森及中百大厨房鲜食工厂,更是深处疫区,一度停摆,但最终仍挺起来。
便利店门店数量越多,保持正常营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除了触及更多的消费者,更多门店也意味着单店配送成本更低。
门店数量上的优势,是罗森、Today这样的品牌能够在非常时期坚持营业的另一重要条件。在武汉便利店最多就是中百罗森,共有260家,其次是Today。
“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我们便利店的灯光依然闪烁,而今天便利店取得的业绩多少让我感到一点安慰。”一位罗森员工手机日记写道。
疫情期间,罗森全国各地门店(包括湖北省内160多家)根据不同情况有的仍然坚持24小时营业,有的调整为16小时(下半夜间不营业),基本上维持正常营业,在稳定物价、保障民生等方面贡献力量。
同时,罗森在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等电商平台持续提供外卖服务,市民可以通过外卖APP下单购买,安心选购放心选购。
虽然2月罗森的顾客人流减少了2.3%,但是客单价提高了6.5%。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买了比去年同期更多的东西。
此外,针对疫情,罗森在商品结构上做出调整,强化当前需求较大的品类。
商品结构主要从之前鲜冷类向长保类商品、常温类商品进行转变。
着重就长保面包、长保盒饭、方便面、自热类米饭及火锅、饼干、速冻食品等商品进行集中备货,便于市民选购。
这些类商品订单量、销售额比去年同期飙涨好多倍。尤其是其“美食车间”、鲜食的制作过程,在疫情期间也爆红,成了抢手货。
罗森近日称,2020年门店总数量突破3500家、实现中国罗森全面盈利的计划仍然没变。
罗森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晟表示
“罗森当下的现金流压力非常大,但目前情况还好,要做好应战至四五月份的最坏打算。这次抗疫会成为罗森的重要经验。
罗森何以亦能在困境中坚定目标,独树一帜,成为行业中的业绩“逆行者”?
及早应对,未雨绸缪,抗击疫情
在疫情发生伊始,罗森团队就已逐步摸索出应对疫情的全盘方案,分为三个阶段应对,分别对应解决跨区域调配的组织问题、解决人力缺口与供应链危机、加强消费者安全感等不同发力重点。
当疫情结束后,又及时制定应对策略,包括如何建立并巩固供应链稳定性、如何着力构建门店信息化管理基础、如何有效打出团队组合拳、如何重视并调动基层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等问题都是需要强化的重点工作。
在供应链上,在武汉以外区域,2月中旬罗森基本上解决了物资调配问题,从其他地方向缺货地区供货。
应对方式就是全员动员、说服政府、跟政府保证安全,再找到合适物流,由系统部门做整体调整调配,由商品部门寻找货源。
一切以不断供为第一目的。比如说如果盒饭出现供应危机,就会寻找一些冷冻食品替代。武汉中百、中百大厨房等方面面临问题最大,但也逐步解决了。
应对人力问题来说,主要有三个方案,一是缩短部分门店营业时间,比如华东地区目前全面改为16小时营业,这可以节省20%的人力;二是和各个业务层逐层做工作,稳定人心,同时说服寒假工等兼职人员留下来继续工作,2月下旬已有70%人员到位;三是积极对外合作,招募歇业企业及员工到罗森上班,促成企业间的临时员工借调。
抓住疫情时期消费者需求的“痛点”,营业不跌反涨
因为疫情期间很多人长时间在家里趴窝,他们的需求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比如孩子们玩的玩具、随时可以吃的泡面、速冻食品等就成了消费的主流。
去年曾经推出过一款组合产品叫“妈妈的食堂”,产品包括速冻食品和一些蔬菜。
刚推出的时候销售额非常一般,没想到,一场疫情让“妈妈的食堂”大火,销量超过了去年同期的两倍。同时,罗森便利店的盒饭、大米、面粉也大受欢迎。
背靠中百集团的连锁零售经营基础,罗森在疫情期间打出“不打烊”的口号,依靠着集团物流运送服务链、生鲜食品24小时制造能力,150多家中百罗森武汉门店因此可以照常营业。
报道称,截止2月18日中百已经累计向集团旗下各门店配送果蔬17500多吨,配送车次6500多趟,日均配送650多吨,是平时配送量的6倍多,干性商品物流发车9400余次,配送商品360多万件。
宅在家里就需要想尽办法娱乐。2月,罗森便利店的扑克牌、手工折纸等玩具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
时间进入3月之后,疫情在世界各地开始肆虐。罗森总部门店内的大米销量直线上升,袋装食品和冷冻食品的销量也比去年同期有了大幅增长,就增进大米。
整个3月,店内的书籍、杂志、游戏产品也迎来销售旺季。特别是洗涤剂,销量将是去年同期的几倍。
为了迎合在家办公的趋势,罗森、7-eleven等便利店推出了免费复印的服务,帮助那些上班族在家门口完成工作所需。
所以,说到底,在此时此刻,让消费者变得便利成为了最大的红利,谁能让消费者感受到最为便捷的服务,谁就会成为受益者。
着力构建门店信息化管理基础
近年来,便利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生长。但在发展过程中,便利店行业面临着来自店效和成本的双重压力。
数字化转型成为便利店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无论是前端销售营销,还是后端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运营都将为便利店降本增效。
其实,不少传统便利店企业早就开始探索数字化运营。
比如,早在2012年,罗森就着手开展数字化客户参与计划。
近些年来,罗森以新零售为经营目标,开启多线经营模式,与互联网结合,线上线下齐发力,同时以智能化的系统作为核心,全程数字化智能化操作,打造新零售时代下的智能便利店。
数字化运营有三大抓手,前端的顾客分析,后端的供应商影响力,中端的门店运营管控。
对罗森而言,从人、货、场的角度来说,急需要一个线上和线下彻底打通的场。在线下的场中,根据客户喜好做体验升级和商品优化。
与此同时,在线上开展数据优化,并为客户推送最喜欢、最重要的产品。这样的运营方式才是便利店数字化转型要达到的效果。
那么,为了提升实体店铺的服务水平,罗森又是如何推进数字化进程的呢?
罗森主要通过信息技术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顾客的需求,然后再依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购置商品品类和进行货架分配。
以前,罗森主要通过对POS数据的分析以及直接观察顾客的购物倾向,来制定日常的销售战略。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深夜时段不能详细分析顾客购买倾向”的弊端。
因此,罗森开始利用店内的相机和传感器,在导入图像解析技术的同时,还在一部分店铺内开展分析顾客购买行为的实验。
具体来说,主要通过面部识别技术,首先确定来店顾客为“30多岁的男性”,再进一步分析顾客的消费意愿。
今后,随着图像分析技术提高,罗森更快掌握了顾客的消费动向,进而将分析结果运用到货架摆放以及商品购置等方方面面。
数字化的推进有利于提高商品的购置效率。在罗森,店员每天需要多次确认店内的库存状况,再订购商品。
订货的时候,罗森需要依据各店铺的销售情况、客户层、天气、日期等各种数据,并按照订购画面上显示的推荐值购置商品。这种模式被称为“半自动式订货”。
2019年7月,罗森开始在门店端使用自动订货系统,可以做到门店上架9个月以上的商品全部采用自动订货,未来也将从9个月缩短到6个月、3个月。
那么像这次疫情发生后,就可以解决人力短缺、新员工经验不足的问题。
近年来,罗森致力于通过灵活运用AI技术,为各店铺计算出准确度更高的推荐值。
一旦推荐值的精确度有所提高的话,店员无需查看仓库便可以顺利完成商品的购置工作。
追逐时尚,不断制造“网红产品”
罗森作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之一,其运营模式一直备受行业关注。罗森在选址、产品、服务等方式上,其实和其他几大便利店,并无两样,但同样的运营模式,罗森凭什么总能占尽风头呢?
因为罗森简直就是一个,被便利超市耽误了的网红制造机!它一出手,总能制造出火遍线上线下的网红产品,比如冰皮蛋糕、双黄蛋雪糕、即食半熟芝士等。
罗森是如何成功制造网红单品的呢?中国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呈现出,年轻人创造主要消费额的现象,要把握市场,就要把握住年轻人。年轻消费群体,最常混迹的,便是社交网络。
而出身在社交媒体时代的年轻消费者,他们不再认为商品越贵越好,也不再一味追求高性价比,他们更在意的,是购买决策的背后,有什么样的用户标签。
比如在买奶茶时,他们会因为想要凸显自己的“咸鱼生活”、“性格佛系”,而选择丧茶。
这些消费决策背后的含义,往往是多维度的又是颇为怪异的,比如我很懂生活,我很潮、很酷,我很有科技感等等。
罗森的网红产品,正是捕捉热点后,制造出的人气单品,利用标签,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的心。
去年3月底,微博千万粉丝博主「密子君」上线了一条美食视频,视频内容就提到了“冰葡萄”,众多网友也纷纷表示“想吃”!罗森敏锐的发现了这一商机,在便利店上线并推广了冰葡萄。
在此之后,罗森冰葡萄借用各大平台美食达人和网友的力量,在的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走红。
除了借势,罗森还会利用与产品调性合适的红人,比如美食博主来围绕产品做测评,增加产品在网络上的曝光度。
冰葡萄只是罗森追热点的一个缩影,在2017年末的脏脏包、之后的咸蛋黄冰皮月亮蛋糕、豆乳盒子等,都是罗森快速捕捉热点,打造出的超高人气商品。
在社交网络中形成的圈层效应,正在重塑这个时代的消费格局。
罗森的网红产品并不是没有用户吐槽,但更重要的是,罗森借势网络和红人,通过影响“网络阶层”,在网络上快速的打开了知名度,从而实在引领“大众消费”的目的;
再者,罗森利用了当代年轻消费者追求“新奇特”的特点,利用网络为产品带来的“潮”、“个性”等标签,从而长期影响用户的消费决策,在熟食、鲜食等领域上成为引领行业的领导者,让罗森即使在疫情期间还有不少粉丝仍然怀念着它,仍想来店消费,比如甜品、盒饭、饭团等等。
天眼查数据显示,罗森(LAWSON)是特许经营连锁式便利店。分店网络主要在日本关西地区,在中国上海、重庆、大连、杭州、北京也有分店。
疫情下的思考:未来便利店行业发展趋势
大型超市、百货店虽然家大业大,但毕竟不如家门口的便利店那么方便、快捷,而且还能24小时营业。
因此象罗森这种便利店这种形态在中国、日本广受欢迎,特别是遇到类似疫情时期,甚至在遭遇更大苦难的时候,便利店依然发挥了强大的力量,成为“第四大基础设施”。
而便利店提倡的“就近消费”未来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热爱。不过,未来便利店挑战仍不少,仍需要不断转型创新。
用信息数据驱动“人货场”高效运营
疫情会带来短期的重创,但不会给行业带来持续的影响,反而会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当下,企业更需要围绕“人货场”,修练好自己的数字化内功,用数据驱动决策,应对未来更多变化。
从“人”的角度,可以通过对消费者、店长、加盟商等多角色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及时洞察他们的需求,增加他们的忠诚度和粘性,并通过数据赋能门店店长优秀的管理能力。
从“货”的角度,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不断发现现有商品结构、库存、商品销售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问题不断进行优化迭代,发现更多的增长机会。
从“场”的角度,企业同样可以通过门店分析去监测不同区域门店的表现情况。并根据数据反馈的问题,总结出一套标准化的门店运营体系。
跨界合作,多渠道共赢
未来,便利店将不再只是售卖商品的地方,更像是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整个社区商业经济闭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利店需要和更多业态进行合作,最大化便利消费者的生活。
比如,和快递站、洗衣房、餐馆、鲜花店的合作,在便利店就可以享受到各种各样的服务,才能在非常时期屹立于不倒。
赋能便利店,运营更科学
“赋能”,这个词在近些年被不断地提到,各个行业都要求赋能。在便利店行业最明显、也是最迫切的就是大数据赋能。
以往的便利店经营完全凭老板或者店长的经验,而如今,在信息化的时代,一切都需要用数据说话,用大数据分析结果来指导门店运营可以让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最大化提升门店业绩。
打造网红产品,引爆门店
全家的椰子冻、罗森的冰皮蛋黄肉松、湾湾川的东北特产就是很好的例子,能吸引一大批社群圈粉丝,生意额不亚于大商场。
打造爆品对于增加产品利润、提升门店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也非常考验便利店的综合实力。
因为爆品的打造需要产品、营销、推广、执行各个环节合力才能做好。
消费者是善变的,他们的注意力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要洞察消费心理,不断推出爆品,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