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一片迷雾
2016年国内主要实体零售已经处于转型的爬坡期,零售业界也在经历了大规模扩张后进入调整期。联华超市关闭门店477家,其中395家为加盟店;天天果园公开宣布,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门店全部关闭;家乐福2016年在华关店5家。
再把目光转向大洋彼岸另一端的美国。4月8日,受经济低迷拖累的美国零售业放出风声,一些商店准备关门大吉,有些品牌则将线下所有门店统统关闭,转而集中精力经营在线销售,另外一些大型连锁店为减少损失,对那些不盈利的门店的数量实施了大幅削减。
时下,实体零售业的各个行业都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关店则成为传统零售商进入电商时代无法回避的无奈选择。那么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线下零售之所以受到电子商务的强力冲击,正是由于各种成本快速上涨,零售业的黄金增长期逐渐止步所致。那种过去毫无节制的扩张战略应当被零售企业及时修正并制定出相对务实稳妥的经营战略,那些不能及时明智地进行战略转换的企业非常可能要重蹈很多公司之前的悲剧。从这个背景和角度来看,就不难理解传统零售商关店的选择是明智的,这是在面对电商强势竞争的态势下一种认真反思自身发展战略的思考,并由此制定出新的竞争环境中积极稳健的运营策略。
从国内外实体零售业状态看,美国正掀起一波关店风潮,国内零售业虽说也面临诸多困难,可还没有陷入美国关店大潮这样的危机中,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安然无恙,可以度过危机了。恰恰相反,实体经济这些年被鼓吹的虚拟经济所淹没,其真实状况没有人能说清楚。作为实体经济的传统零售业也被互联网+折腾的晕晕乎乎的。关键问题是,作为接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市场经济,我们不可能轻易跳出这种经济规律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的自然反映,我们实体零售业会不会出现这样的关店潮?什么时间出现?谁也说不准。
2016年11月1日,日本伊藤洋华堂旗下华堂商场十里堡店和马来西亚百盛百货太阳宫店同时在京闭店。业内人士将此视为传统商超百货闭店常态化的开始。
乱云纷纷无数
今天的零售业已告别了过去年代那种开疆掠地、粗放型发展的模式。伴随着高速增长电子商务网站的不断涌现,相关业内人士发出告诫提醒,许多传统的实体零售商正成为遭受电商冲击的牺牲品。
不可否认,相对于传统零售业的低迷状况,电商确是正在不断渗透、切分实体店的这块可口蛋糕,但要将实体零售业当前境况不佳的根本原因完全归结于电商的挤压,也并不尽然。
笔者曾光临一家大型超市,很喜欢去他家的熟食专柜买素什锦。有一次去他家看到熟食柜里没有素什锦,但玻璃柜台里还贴着价格标签,问服务员,服务员说厂家没送货。第二次去,依然如故,再问服务员,干脆说“不知道”。既然没有熟食,那贴着价格标签干嘛?要是贴着标签,为什么不向厂家要供货?你到底是卖还是不卖?你把顾客当什么了?同是这家超市,笔者买一种牌子的白酒,费了半天劲找了个服务员,被告知断货了,下周进货,笔者如期而至,不仅想买的酒没有,连牌子都撤了。笔者郁闷:不带这么蒙人的吧。
我们所熟悉的那些大型零售店,谁敢拍着胸脯说:在零售服务上是没有类似于笔者的尴尬事情出现?实体零售业服务管理出问题,能不影响零售经营吗?这能全怪人家电商吗?恐怕还是应该先解决好自身问题,这样才能面对电商的冲击寻找应对之策。
和传统零售相比较,线上交易具有虚拟性特征,暴露出巨大缺陷:买卖双方因缺乏直接交流,导致消费者在交易时更易受到侵害。
因此说,电商也犯错误,问题是你传统零售为什么抓不住电商犯错误的机会呢?
近年来零售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消费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新零售的概念。但在品牌商眼中,传统零售渠道仍不可替代,因为消费者到百货店消费的目的性非常强。笔者不喜欢逛商场超市,但要买东西一定会去这两个地方,进去就直奔要购买的商品柜台。
实际上,目前看起来尽管电商越来越强势,但是其增长速度已经放缓。2016年9月,来自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
在这种并不乐观的情况下,线上跟线下零售开始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要不,马云怎么提出“新零售”概念呢?国内有阿里投资“盒马鲜生”。无独有偶,国外的亚马逊也认识到了单一电商模式的不足,进军线下,开辟了Amazon Go品牌。
电商要进军线下,那作为线下的传统零售业呢?
柳暗花明有路
据说现在是市场经济,时兴一窝蜂。一说全民创业,大学生都去摆摊摊煎饼了;一说全民创新,都可劲的在改革煎饼口味上下功夫。因此一说互联网+,马上就是一幅全民开网店的波澜壮阔的图景,好不气派!
有数据显示,电商巨头亚马逊在2016年电子商务销售增长中,独占53%,剩下47%的份额由其他业者瓜分。阿里巴巴2016财年净盈利427亿元,阿里中国零售平台上的年度活跃买家已经增至4.23亿。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赚钱的仅仅是几个大户,小赚、保本和赔钱的才是多数。大家一窝蜂的在抢实体零售这碗饭。
面对电商的崛起,有人做出“实体店”将死的判断,另一方面,线上经营者都瞄准了线下零售这块蛋糕。实体零售最终归宿在哪呢?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曾长期普遍实行国有商业统购统销的零售企业垄断型自营。而随着改革开放,转换体制,又像仍破鞋一样,把国有商业自营体制全部遗弃,搞“一刀切”,实际就是私心作祟,培育新兴利益集团!可惜了那么大的卖方市场,作孽啊!
商人是干嘛的?就是做买卖的,不做买卖还叫什么商人?靠租柜台、拿扣点、搞联营,那叫食利主义者,算不得正经买卖人。既然要经商做买卖,一要把心放在做买卖上,二要研究怎么做买卖。要说做买卖中国人不笨。有段相声叫《买卖论》,很有意思。一个晚上沿街遛弯的人路过一个鞋铺,楞让店伙计花言巧语连哄带劝买了两双鞋,《买卖论》不仅传达出商业买卖技巧,而且深刻反映了买卖双方的心理变化过程,作为一个难得的商业教材,里面还涉及了现在最流行的商业体验过程。相声里卖鞋伙计的谦恭举止,时下就是我们说的“服务”。
近年来传统零售业实体受到电商的冲击,经营惨淡。但没人否认,真正的零售来自于线下端,盈利核心来自于后台、供应链,而这就是线下实体商业的优势。所以,作为一个传统线下实体企业,要想抗击线上冲击,就要从线下做好服务创新,并走入线上,做出新的增量。
亚马逊创业二十年没有盈利,无非是倾力创建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商业实体品牌;日本零售经营在选址、装饰、店内布局及购物氛围营造都力求精细完美,独具实体商业文化特色。国内的传统零售业呢?在实体商业服务上是否做到精细完美了呢?笔者曾去一家零售店买东西,发现靠近日常洗漱用品的母婴柜台前,准妈妈们经常要踮起脚或蹲下身去挑选用品,还要看着商品说明再放下这个拿起那个仔细挑选。是不是商家可以制作些低平的商品架,将母婴柜台放置在人流穿行较少的地方,放置些座椅,要知道,准妈妈们这个时期是最喜欢和朋友分享分娩前的兴奋心情,这个心情是不是也包括零售店的那份关怀和温暖呢?再诸如通过云数据建立卖场、社区零售店及周边地区消费者和消费品跟踪数据流量,以此提供相应的消费服务。笔者所在社区的零售店和社区办事处合作,建立老年人服务信息系统,实行电话派送,定期举办社区商品展,实体零售的方便性不亚于线上的快捷,不仅商业经营做的风生水起,而且更做足了暖心服务,颇得周边消费者青睐。
商业竞争,最终拼的是服务,消费者要的实惠、便利和体验需要零售业者帮助其实现。线上瞄准的就是这个实现的过程。我们看的电影《私人订制》,指向性就是服务,不论线下传统零售还是线上电商,做好服务就妥妥的。而传统零售业者在与消费者直面交流上,则更具传递服务情感、建立互信的优势。
特朗普在白宫接见马云,让马云给实体经济投资,难道我们真比特朗普傻?所以,实体零售不是没有出路,走出山重水复,眼前定是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