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方便消费者购物的自助收银机在一些超市却成为了摆设?
来源:普诺玛
|
作者:龙鹰
|
发布时间: 2020-06-24
|
3835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助收银机在超市普及应用中由于存在较大的商品盗损漏洞而成为摆设
非接触或少接触式自助收银机在超市应用越来越普及,这主要是源于:减少了顾客收银排队等候的时间,深受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同时也为商家节省了收银员人力资源成本支出;再者,对于一些有一定数量规模的连锁超市,一些第三方机构,例如银行、微信支付、阿里支付等可以免费提供自助收银机或给予补贴等有利因素。超市普及自助收银机,对消费者、商家和第三方关联方,应该是多赢的局面。
正是由于这些好处,使得自助收银机普及率越来越高,在某些大型超市,自助收银机与传统人工收银台配置的比例甚至高达 30:2。
然而,在某些超市,实际启用自助收银机的比例并不高,多半设备处于关机状态。究其原因,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自助收银机目前的使用还存在不少漏洞,如一些贪心的顾客利用自助收银机进行“逃单”,采用假扫描或故意漏扫描商品条形码,或揭下低价商品的条码标签,或自制条码标签再覆盖到高价商品的条码上等形式,最终实现“多拿少付”的目的。这些行为给商家造成了大量的商品丢失损耗。各种新闻媒体曾报道过不少类似案例。
(以上截屏来源于网络)
此外,一些卖场存在不少内外勾结作弊现象。自助收银区防损稽核员与熟识的贪心顾客内外勾结,利用自助收银机的便利来“多拿少付”,与之前的人工收银相比,这种形式的内外勾结作弊更具有隐蔽性、操作便利性,更容易得手,为商家造成的损耗也更严重。
在针对英国自助收银的一项调查中显示,自助收银的商品盗损率约为4.1%。如此高比例的盗损率制约了自助收银大面积普及的步伐。专门提供网上消費优惠券的公司Voucher Codes Pro发布的一份匿名调查显示,有大约 20%的受调查者承认他们曾经利用自助收银机偷过东西。
自助收银,由于其非接触或少接触的收银模式,在新冠疫情期间,对于减少病毒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新冠疫情长期化、常态化的情况下,理应得到更好地应用,但为什么在一些超市却成为了“鸡肋”呢?一方面,商家为迎合新零售的大趋势而增加自助收银机,另一方面,却不得不添加更多的人手来控制商品损耗,出资提供自助收银机设备的金融机构等相关第三方希望更多地抢占流量入口,但由于只开启少量比例的机器,使得其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分析可以清楚地发现,出现这种窘况,是自助收银的应用尚有漏洞,供应方与使用方利益不平衡,不长远的必然结果。自助收银使用方只想着减员增效,自助收银供应方只希望多多交易而获得更多手续费。而现实状况是,使用方减少收银员工,却没能控制住自助收银带来的损耗,使得减员增效打了不少折扣。自助收银供应方由于商家使用设备比例少,交易流量和手续费也达不到预期收效。所以,自助收银真正广泛应用的关键控制因素是,如何降低商品交易和收银过程中商品损耗。试想,一个不能有效控制商品损耗的商店可以运营多久?
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超市,为了迎合已经习惯自助收银的消费者,同时又想堵住严重的商品偷盗损耗,采取在自助收银区出口增加更多的人手来做收银稽核的方式,即人工核对顾客自助收银购买的商品明细。因此,在自助收银区出口处,顾客不得不重新排队,等候人工收银核验。这样,为减少消费者收银排队等候而推行的自助收银所带来的便捷购物体验,也就荡然无存了。
综上所述,业内迫切希望能有技术成熟可靠、消费者体验友好、操作便利、能快速部署、成本可接受的具有防损功能等新技术的自助收银机。
(关键词:自助收银,自助收银机,非接触式收银,超市盗损率)